城市雨污井视频监控系统

应用背景

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,城市排水系统面临着内涝频发、排水不畅、污水违规排放等诸多挑战。传统人工巡检方式存在效率低、覆盖不足、响应滞后等问题,难以满足现代城市精细化管理需求。本视频监控方案旨在构建一套智能化、全覆盖的城市雨水井、污水井监控系统,通过实时监测水位、水质变化,及时发现雨水堵塞、非法排污、井盖缺失等异常情况,为城市防汛排涝、水环境治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,提升城市排水系统的管理效率和应急处置能力。

设计原则

基于城市雨污井视频监控的实际需求,本系统设计目标:

  1. 实用性:紧密围绕项目实际需求,确保系统功能能够切实解决日常监测、异常预警、应急处置等问题。能为管理人员提供有效信息,辅助决策。
  2. 先进性:采用先进的视频监控技术、物联网技术、智能分析算法等,保证系统在技术架构、设备性能和功能应用上具有前瞻性及较高的智能化水平,适应未来城市发展和技术升级的需求。
  3. 可靠性:确保系统稳定可靠运行,采用高可靠性的设备和成熟的技术方案。设备需具备防水、防尘、防腐蚀、抗干扰等特性,满足井下恶劣环境的使用要求;同时建立完善的备份和容错机制,避免因单点故障导致系统瘫痪。
  4. 安全性:在信息安全方面,采用数据加密传输、用户权限管理、网络安全防护等措施,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访问;在设备安全方面,对监控设备进行物理防护,防止被盗、被破坏,保障系统安全运行。
  5. 可扩展性:系统架构具有良好的扩展性,便于后期根据城市发展和管理需求的变化,灵活增加监控点位、扩展系统功能。当城市新建区域或增加排水设施时,能够快速接入新的监控设备;随着技术发展,可方便地升级系统软硬件。
  6. 经济性原则:在满足系统功能和性能要求的前提下,合理控制建设成本和运维成本。通过优化设备选型、合理规划施工方案、降低能耗等方式,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,提高系统的性价比,确保其在经济上具有可持续性。
  7. 兼容性原则: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,能够与城市现有的排水管理系统、应急指挥系统、环保监测系统等进行数据对接和集成,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。采用开放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接口标准,便于与其他系统进行互联互通,提高城市管理的整体效率。

系统结构

如下图所示。

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架构,由前端采集层、网络传输层和后端监控平台层组成。

前端采集层:在各个雨水井、污水井、出入水口、雨污站等监控点等安装高清水下网络摄像机,实时采集目标区域视频图像。

网络传输层:通过4G/5G 无线网络、光纤等通信方式,将前端采集的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。

后端监控平台层:视频监控平台部署在云端或企业内部机房,主要包括云服务器及视频监控软件。平台实现视频数据的集中存储、实时显示、智能分析、报警处理等功能,支持多用户远程访问和操作,可与城市应急指挥系统、排水调度系统等实现数据对接与共享。

监控点设计

本方案使用RDM-2100水下摄像机采集监控点实时视频,水下摄像机具有304不锈钢外壳,全密封设计,适合于恶劣环境甚至水下长期使用。

选用工业级4G无线模块传输信号。对于距离监控中心较近(小于 1 公里)且具备光纤铺设条件的区域,也可以采用光纤传输方式,确保视频数据的高速、稳定传输。

优先采用太阳能供电,满足设备 7×24 小时不间断运行需求,在连续阴雨天可维持设备正常工作 7 天以上。对于无法安装太阳能设备的点位,利用现有路灯或市政电力系统,通过防水配电箱为设备提供稳定电源。

功能特点

  1. 实时监控:通过大屏、电脑、手机等终端设备,随时随地查看现场实时画面。
  2. 电子地图:结合地图实时显示各监测点位置。
  3. 水位监测:视频智能分析或结合水位传感器,实时监测水位变化。
  4. 水质监测:结合多参数水质传感器,可实时监测酸碱度(pH 值)、化学需氧量(COD)、氨氮(NH3-N)、电导率等水质指标。
  5. 异常分析:通过智能算法实时检测人员非法闯入、非法排污、物体移动等,推送相关报警信息。
  6. 报警联动:系统检测到报警,自动弹出提示,触发声光报警等。
  7. 灵活扩展:后续随时增加监控点,平台接入,不需要监控终端进行操作。
  8. 多监控终端:提供客户端、WEB、手机APP等多种监控方式,使用灵活。